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鞍山市综合行政执法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21:05:24  浏览:917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鞍山市综合行政执法规定

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


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161号


  《鞍山市综合行政执法规定》已经2007年9月17日鞍山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11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谷春立
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鞍山市综合行政执法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优化行政执法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综合行政执法,特指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文化局(以下统称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相对集中行使其他有关部门全部或部分的行政处罚权以及市交通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人防办、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分别确定由其所属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行使本部门的全部行政处罚权。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鞍山市市级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机构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第四条 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遵循公开、公正原则。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并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正确行使行政处罚权, 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支持和配合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并有权检举揭发违法行为。

第二章 执法主体与权限





  第六条 市政府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是经国务院授权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负责市级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行政主管机关,集中行使下列具体职权:

  (一)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市容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三)市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四)房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五)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六)公用事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七)城市客运(含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八)民政殡葬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户外搭灵棚、设灵堂,高音播放或者吹奏哀乐、抛撒纸钱,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九)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道路无照商贩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皮革、垃圾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恶臭气体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对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加工行业噪声污染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十一)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机动车乱停乱放侵占人行道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第七条 市政府在文化市场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市文化局是负责市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行政主管机关,集中行使下列具体职权:

  (一)文化市场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二)文物保护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三)新闻出版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四)版权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五)体育市场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六)卫星地面接收和广播电视设施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八条 市交通局所属的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市、区道路运政、公路路政、交通规费征稽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第九条 市农委所属的市农业(渔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市农、业(渔业)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条 市林业局所属的市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市林业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一条 市国土资源局所属的市土地矿山资源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市、区矿山资源、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二条 市人防办所属的市人防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市人防工程和人防通信、警报设施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三条 市劳动保障局所属的市劳动监察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市、区劳动保障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四条 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有关部门(机构)不得再行使已统一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仍然行使的,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一律无效。



  第十五条 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可以依法行使下列权力:

  (一)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现场进行检查或者调查;

  (二)查阅、调阅或者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资料;

  (三)采用录音、录(摄)像等手段,取得有关证据资料;

  (四)对违法行为所涉及的工具、物品以及建筑物、构筑物等,予以扣押、查封或者拆除;

  (五)对可能灭失的证据资料先行登记保存;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力。

第三章 执法衔接





  第十六条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与各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执法工作情况,共同处理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制止违法行为。

  各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确定固定的工作机构,负责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日常业务联系。



  第十七条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有关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且不能自行协调的,由市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协调:

  (一)对同一事项都认为本部门具有或者不具有法定管理职责而发生争议的;

  (二)对同一种违法行为都具有法定管理职责,需要就执法标准等进行协调的;

  (三)需要就同一事项实行联合执法的;

  (四)依法应当协助、配合进行执法活动而不履行或者未能有效履行协助、配合职责的;

  (五)应当依法移送案件而不移送,或者移送后应当受理而不受理的。



  第十八条 应建立公安机关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协作配合机制切实保障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十九条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与有关部门建立相关事项告知制度。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按案件的类型告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发现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当的,应当及时将意见反馈给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有关部门作出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在行政许可批准后1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有关部门没有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及时告知有关部门。



  第二十条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违法案件过程中,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或者认定的,应当书面告知有关部门(机构)。有关部门(机构)应当在法定时限内进行技术鉴定或者认定。对没有法定时限的,应当在接到告知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进行技术鉴定或者认定,并将鉴定或者认定结果书面告知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第二十一条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与有关部门建立案件转办制度。按照各自职责确定案件管辖范围,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案件,应当及时移送主管行政部门;对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 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主管部门应当就所属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其他机构的执法衔接事宜作出具体规定。

第四章 执法监督





  第二十三条 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统一着装,佩戴执法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程序行使行政处罚权。



  第二十四条 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向当事人下达通知书;

  (二)实施扣押或者证据保全时,应制作并填写清单,由承办人和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由两名执法人员注明拒签情况后,视为送达;

  (三)扣押或者证据保全不得超过法定期限;

  (四)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向当事人发出限期拆除通知书;逾期不拆除的,依法予以强制拆除。



  第二十五条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对依法扣押的工具、物品,在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后应予以返还;对当事人在处罚决定送达或公告后三个月内不接受处理的,可以依法对扣押物品进行拍卖;对易腐烂变质和其他无法保管的扣押物品可依法进行变卖。扣押的违法违禁物品应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六条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对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及没收违法财物拍(变)卖所得款项,应当全额上缴国库,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处理。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且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由市政府依法受理。

  当事人对市文化局行使新闻出版、版权、文物、体育、卫星地面接收和广播电视设施管理部门职权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由市政府依法受理;对市文化局行使原有文化管理部门职权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市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提起行政复议。

  当事人对市交通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人防办、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市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提起行政复议。



  第二十八条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主管部门应当明确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强化对执法人员执法活动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行政执法监督机关举报,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查处。



  第三十条 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忠于职守,文明执法,秉公执法,自觉接受监督,不得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对在执法活动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构成赔偿的,对受害人应当予以行政赔偿,同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追究执法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规定编制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报市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启用新版土地证书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的通知

国家土地管理局


关于启用新版土地证书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的通知
国家土地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为加强土地管理,适应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及土地登记自动化管理的需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决定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正式启用重新修改、设计的土地证书及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版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使用证和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的规格及封面颜色见样本(另发)。证书记载内容、格式和使用及填写说明详见附件。
新版集体土地所有证的记载内容及格式不变,证书规格及封面颜色作适当调整(见样本,另发)。
二、新版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的规格为16开,其记载内容、格式和使用及填写说明详见附件。
三、土地登记过程中所需的其他表、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可参照1989年颁布的《土地登记规则》规定的土地登记表、卡的种类,按新版土地登记卡的记载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本地土地登记工作的实际需要自行修改、印制。
四、启用新版土地证书、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后,各地已经颁发的原版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以及经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或备案的集体土地农业用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抵押证明书和土地使用权承租证明书继续有效,待变更土地登记时逐步更
换。各地土地管理部门现存的上述原版土地证书可继续使用到1997年12月31日。
已经使用的原版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可在变更土地登记时逐步更换,已经印刷的空白原版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可继续使用到1997年6月30日。
五、新版土地证书由国家土地管理局或其授权的单位统一印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印制土地证书,非法印制的土地证书无效。

附件一:国有土地使用证式样

国 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有土地使用证
__国用( )字第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有土地使用证
国家土地管理局制
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条
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五十九条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由土地使用者申请,经调查审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
____人民政府(印)
年 月
--------------------------------
|土地使用者| |
|-----|------------------------|
|座 落| |
|-----|------------------------|
|地 号| |图 号| |
|-----|--------|----|----------|
|用 途| |土地等级| |
|-----|--------|----|----------|
|使用权类型| |终止日期| |
|------------------------------|
| 使用权面积 | |
|---------|--------------------|
|其中共用分摊面积 | |
|------------------------------|
| | |
|填| |
| | |
|证| |
| | |
|机| |
| | |
|关| (印) |
| | 年 月 日 |
--------------------------------

--------------------------------
| 记 事 |
|------------------------------|
|日期| 内 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明边长(米)
--------------------------------
| ↑ |
| | |
| | |
| | |
| | |
| | |
| |北|
| |附 |
| |
| |图 |
| |
| |粘 |
| |
| |贴 |
| |
| |线 |
| |
| |
| |
| |
| |
| |
| 比例尺1: |
--------------------------------
注 意 事 项
一、本证是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必须由土地使用者持有。
二、凡土地登记内容发生变更及土地他项权利设定、变更、注销的,持证人及有关当事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本证不得用于土地使用权抵押、转让等。
三、本证记载的内容以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为准。
四、本证实行定期验证制度,持证人应按规定主动向土地管理部门交验本证。

附件二:集体土地使用证式样

国 徽
集体土地使用证
__集用( )字第 号
集体土地使用证
国家土地管理局制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由土地使用者申请,经调查审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
____人民政府(印)
年 月
--------------------------------
|土地使用者| |
|-----|------------------------|
|土地所有者| |
|-----|------------------------|
|座 落| |
|-----|------------------------|
|地 号| |图 号| |
|-----|--------|----|----------|
|用 途| |土地等级| |
|-----|--------|----|----------|
|使用权类型| |终止日期| |
|------------------------------|
| 使用权面积 | |
|---------|--------------------|
|其中共用分摊面积 | |
|------------------------------|
| | |
|填| |
| | |
|证| |
| | |
|机| |
| | |
|关| (印) |
| | 年 月 日 |
--------------------------------

--------------------------------
| 记 事 |
|------------------------------|
|日期| 内 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明边长(米)
--------------------------------
| ↑ |
| | |
| | |
| | |
| | |
| | |
| |北|
| |附 |
| |
| |图 |
| |
| |粘 |
| |
| |贴 |
| |
| |线 |
| |
| |
| |
| |
| |
| |
| 比例尺1: |
--------------------------------
注 意 事 项
一、本证是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必须由土地使用者持有。
二、凡土地登记内容发生变更及土地他项权利设定、变更、注销的,持证人及有关当事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本证不得用于土地使用权抵押、转让等。
三、本证记载的内容以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为准。
四、本证实行定期验证制度,持证人应按规定主动向土地管理部门交验本证。

附件三: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式样


国 徽
土地他项权利
证 明 书
__他项( )字第 号
土 地 他 项 权 利
证 明 书
国家土地管理局制
为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他项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由土地他项
权利人申请,经调查审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
(发证机关章)
年 月
--------------------------------
|权利人 | |
|----|-------------------------|
|义务人 | |
|----|-------------------------|
|座 落| |
|----|-------------------------|
|地 号| |图 号| |
|----|---------|-----|---------|
|权属性质| |使用权类型| |
|----|-------------------------|
| | |
|他项权利| |
| | |
|种 类| |
| | |
|及范围 | |
| | |
|----|-------------------------|
|设定日期| |
|----|-------------------------|
|权利顺序| |
|----|-------------------------|
|存续期限| |
--------------------------------
注 意 事 项
一、本证是土地他项权利的法律凭证,必须由土地他项权利人持有。
二、本证记载的内容以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为准。
三、凡土地他项权利设定、变更、注销的,土地他项权利人及义务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共同申请办理变更土地登记。

附件四:土地归户卡式样

土 地 归 户 卡
编号:
-----------------------------------------
|权利人 | |单位性质| |
|----|----------------------------------|
|通讯地址| |
|---------------------------------------|
|序号|日期|地 号|图 号| 座 落 |权属性质|用 途|面 积|经办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积单位:

附件五:土地登记卡式样

土 地 登 记 卡
单位:平方米(公顷)、元(万元)
----------------------------------------
|地 号| |图 号| |宗地面积| |
|-----|------|----|--------------------|
|用 途| |座 落| |
|-----|------|----|--------------------|
| 权属性质| |权利人 | |
|-----|------|----|--------------------|
| 单位性质| |通讯地址| |
|-----|------|----|--------------------|
|使用权类型| |终止日期| |土地证号| |
|-----|------|----|------|----|--------|
| 调查表号| |审批表号| |归户卡号| |
|-----|------|----|------|----|--------|
| 土地等级| |标定地价| |申报地价| |
|-----|------|----|------|----|--------|
|建筑容积率| |建筑密度| |建筑限高| |
|------------|-----------|-------------|
|建筑物占地面积| |建筑物类型| |申报建筑物权属| |
|--------------------------------------|
|土地权属来源 | |
|证明文件类型、| |
|编号、日期 | |
----------------------------------------
土 地 登 记 卡 续 表
-------------------------------------
|序 号|日 期| 登记的其他内容及变更登记事项 |经办人|审核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共 用 宗 使 用 权 登 记
地号 土地登记卡附页1
-------------------------------------------
|序| |土 地|单位| | |使用权|独用|共用面积| |
| |日期| | | 通 讯 地 址 |用途| | |---------|
|号| |使用者|性质| | |面 积|面积|其中共用分摊面积 |
|-|--|---|--|---------|--|---|--|---------|
|1|2 | 3 |4 | 5 |6 | 7 |8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积单位:
----------------------------------------------
|序 |申 报| 建 筑 物 |审 批|归 户| | | |
| | |------------| | |土地证号|经 办 人|审 核 人|
|号 |地 价|类型|占地面积|申报权属|表 号|卡 号| | | |
|--|---|--|----|----|---|---|----|-----|-----|
|10|11 |12| 13 | 14 |15 |16 | 17 | 18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六: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土地证书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土地登记卡
1、土地登记卡由土地登记卡主卡、土地登记卡续表和共用宗使用权登记卡三部分组成。
2、土地登记卡以宗地为单位填写。
(1)土地权利人独自拥有或使用一宗土地的,土地登记时,在土地登记卡主卡上进行登记,登记的其他内容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
(2)两个以上土地权利人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土地登记时,宗地及土地权利状况在土地登记卡主卡上进行登记,各土地权利人的状况在共用宗使用权登记卡上进行登记,登记的其他内容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
(3)宗地进行第一次登记时,除在土地登记卡主卡上进行登记外,无论有无登记的其他内容均须在土地登记卡续表序号、日期栏内分别填写登记顺序号1及批准登记时间,并由经办人、审核人签字。
(4)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发生变更或设定、变更以及注销土地他项权利的,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但土地登记卡主卡中地号、图号、宗地面积发生变更的,须更换土地登记卡。
二、土地归户卡
土地归户卡以土地权利人即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为单位,按宗地填写。土地权利人在同一县级行政区范围内拥有、使用两宗以上土地的,应当填写在同一土地归户卡上。
三、土地证书
1、土地所有证和使用证以宗地为单位填写。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应当分别填写土地使用证。
2、土地使用证中用途、终止日期栏目内容发生变更以及设立、变更、注销土地他项权利的,变更土地登记后在证书记事栏进行记录,但记录不能超过三次。土地使用证上其他内容变更的,须更换土地证书。
3、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以土地他项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同一土地他项权利人拥有不同宗地上的土地他项权利,或者在同一宗地上拥有两个以上不同类型土地他项权利的,应分别填写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四、填写说明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地 号|地籍调查中的地籍编号,即宗地的编号。 |
|----|----------------------------|
|图 号|宗地所在地籍图的图幅号。 |
|----|----------------------------|
|宗地面积|宗地土地面积。 |
|----|----------------------------|
|用 途|填写宗地的主要用途。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 |
| |规程》进行调查的,填写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一级 |
| |类型;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进行调查的,填写城 |
| |镇土地分类的二级类型(未设二级类的填一级类)。 |
|----|----------------------------|
|座 落|宗地所在地的名称。 |
|----|----------------------------|
|权属性质|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或集体土地使用 |
| |权。 |
|----|----------------------------|
|权利人 |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或集体土地使用 |
| |者名称。 |
| |《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本栏为土地他项权利人名 |
| |称。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填写一个权利人名 |
| |称及权利人总个数。 |
-----------------------------------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单位性质 |行政事业单位填写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按国家统 |
| |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 |
| |暂行规定》填写国有、集体、私营、外资、港澳台、 |
| |联营、股份制、个体或其他。 |
| |个人住宅填写个人。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通讯地址 |权利人的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共用宗时,土地登 |
| |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使用权类型|使用权类型是指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与土地的权 |
| |属性质相对应。国有土地使用权填写划拨、出让、 |
| |入股或租赁;集体土地使用权按具体取得方式填写 |
| |荒地拍卖、批准拨用宅基地、批准拨用企业用地、 |
| |农用地承包、集体土地入股等。 |
|-----|---------------------------|
|终止日期 |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的终止时间。未明确土地使用 |
| |期限的,本栏不填。 |
|-----|---------------------------|
|土地证号 |土地权利人持有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号码。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调查表号 |宗地地籍调查表的编号。 |
-----------------------------------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审批表号 |土地权利人土地登记审批表的编号。共用宗时,土 |
| |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归户卡号 |土地权利人所在土地归户卡的编号。共用宗时,土 |
| |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土地等级 |土地管理部门评定的宗地的土地等级。 |
|-----|---------------------------|
|申报地价 |土地权利人在申请土地登记时申报的交易地价。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建筑容积率|宗地上的建筑总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
|-----|---------------------------|
|建筑密度 |宗地上的建筑物占地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
|-----|---------------------------|
|建筑限高 |允许建筑物的最高高度。 |
|-----|---------------------------|
|建筑物 |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 |
|占地面积 |本栏不填。 |
|-----|---------------------------|
|建筑物类型|填写楼房、平房等。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 |
| |栏不填。 |
-----------------------------------
-----------------------------------
| 栏 目 | 填 写 内 容 |
|------|--------------------------|
| 申报建筑 |申报人认定的建筑物所有权。共用宗时,土地登记 |
| 物权属 |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土地权属来 |取得土地权利的证明文件。类型填写取得土地权利 |
|源证明文件 |证明文件的种类及文件标题。编号填写证明文件的 |
|类型、编号、|编号。日期填写证明文件(批准文件)的签署(发 |
|日期 |文)时间。 |
|------|--------------------------|
|登记的其他 |一、登记的其他内容填写: |
|内容及变更 |1.土地分类面积。宗地含多种土地用途,且各种土 |
|登记事项 | 地用途能计算出面积的,填写土地分类面积。 |
| |2.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土地权属性质为集体土地 |
| | 使用权的,填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 |
| |3.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共用宗时,填写各权利 |
| | 人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类型、编号、日期。 |
| |4.土地他项权利。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登记时已设 |
| | 定土地他项权利的,填写他项权利来源证明文件 |
| | 的类型、编号、日期,他项权利种类、权利人、 |
| | 内容、范围、设定日期、权利顺序、存续期限。 |
-----------------------------------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 |5.土地登记卡附页1页数 |
| |二、变更登记事项填写: |
| | 填写变更土地登记类型、内容及相关证明文件的 |
| | 类型、编号、日期。变更土地登记为土地他项权 |
| | 利登记时,按登记的其他内容第4条规定的内容填 |
| | 写。 |
|-----|---------------------------|
|使 用 权|土地使用者在一宗地内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
| |共用宗的为独用面积与共用分摊面积之和,非共用 |
|面 积|宗的为宗地面积。 |
|-----|---------------------------|
|独用面积 |土地权利人在共用宗内独自使用的土地面积。 |
|-----|---------------------------|
|共用面积 |共用宗中,各土地权利人共同使用的土地面积。 |
|-----|---------------------------|
|其中共用 |共用宗时,各土地权利人在共用面积内分摊到的土 |
|分摊面积 |地面积。 |
|-----|---------------------------|
|义 务 人|土地他项权利义务人是指设定土地他项权利宗地的 |
| |土地使用者。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南京市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管理办法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管理办法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154号


《南京市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管理办法》已经1998年5月15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王宏民


一九九八年五月三十日


南京市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设置的中小学、幼儿园,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南京市教育委员会是本市民办中小学(含幼儿,下同)的行政主管机关,负责本市民办中小学的设置和管理。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民办中小学的设置和管理。

财政、物价、人事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民办中小学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民办中小学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办中小学的教育督导工作,民办中小学应当接受市、区、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的教育督导。

第二章设置与审批

第六条举办民办中小学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办学宗旨;

(二)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三)有与办学规模和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辅助设施和师资力量;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五)申请举办的单位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个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举办者在筹建民办中小学前,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征求意见,避免盲目投资。

第七条申请举办民办中小学,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

(二)举办者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拟聘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以及教师的资格证明文件;

(四)拟办学校的章程和发展计划;

(五)拟办学校的场所、教学设施及设备等资产的证明文件和清单。租赁教学场所的,还须提供租赁合同;

(六)开办经费的来源渠道及证明文件;

(七)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合作办学的还应当提交合作办学协议书。

第八条民办中小学的设置,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下列权限分级审批:

(一)幼儿园、小学,由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二)普通初中、职业高中、成人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由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初审,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普通完全中学、普通高中,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初审,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申请后,必须按照《条例》规定的期限,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答复。

第十条经批准设置的民办中小学,由审批机关发给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发的办学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第十一条民办中小学的举办者,不得虚假出资或者在学校成立后抽逃出资。

第十二条民办中小学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不得将本校的办学资格、教学任务转让或者承包给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第三章行政与教学管理

第十三条民办中小学可以设立校董事或者理事会(以下统称校董会)。校董会的组成、职责、权限、议事规程等,由民办中小学章程或者校蓝会章程规定。

校董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履行职责,不得超出职权范围干预学校的行政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四条民办中小学的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三)聘用与解聘教职工;

(四)代表学校对夕}开展工作,

(五)行使学校章程斌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五条民办中小学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的人选,设立校董会的,由校董会提出;不设立校蓝会的,由举办者提出,经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聘任。

民办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条件按照国家举办的同级同类学校校长的任职条件执行,年龄不得超过70岁。

第十六条民办中小学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聘、商调、兼课等形成聘用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民办中小学应当委托人才服务机构对其聘用的专任教师实行人事代理。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保障民办中小学聘用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合理有序流动。

第十七条民办中小学聘用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应当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合同内容包括聘用期限、工作条件、报酬、医疗和养老保险以及违反合同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等。

第十八条民办中小学的招生计划,按照国家举办的同级同类学校的管理体制和程序编制。民办中小学在所在区、县招生的,其招生计划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跨区、县或者面向全市招生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九条民办中学招收的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当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人学资格考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招生。

第二十条民办中小学的招生广告和简章,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后,方可发布。

第二十一条民办中小学应当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学生人学后即取得相应的学籍。

民办中小学学生转学、休学,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民办中小学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实施教学。

民办中小学需要调整学制、课程、考试和考核等办法的,应当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民办中小学学生完成学业,经毕业考试合格的,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

第二十四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民办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等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评估其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民办中小学应当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对民办中小学实施监督管理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章财务与财产管理

第二十六条民办中小学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财产管理制度以及财务会计年度审计制度。

第二+七条民办中小学应当按照财政、物价、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和其他必要费用,并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专用票据。

第二十八条民办中小学的财产,属于国家给予的拨款或者无偿转让的,为国家所有;属于学校收取的费用、接受的捐赠以及其他收益的,为学校所有;属于举办者出借的,为举办者所有。

第二十九条民办中小学可以依法管理和使用其财产,但是不得转让或者用于担保。

第三十条民办中小学可以建立由下列款项构成的发展基金:

(一)接受的捐赠和资助;

(二)学校会计年度收支结余;

(三)校办产业的收益。

发展基金只能用于增加教育投人和改善办学条件,不得用于分配或者向校外投资。

第五章变更与解散

第三十一条民办中小学变更名称、性质、层次或者进行合并的,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变更其他事项的,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民办中小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解散:

(一)民办中小学的校董会或者举办者根据学校章程的规定,要求解散的;

(二)因故无法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

第三十三条申请解散民办中小学,应当提前一个学期向教育行政部门递交下列材料:

(一)学校法定代表人签章的解散申请书;

(二)善后工作计划;

(三)资产、债权、债务清理文件。

第三十四条民办中小学解散或者合并,应当妥善安置原在校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协助。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中小学解散或者与其他民办中小学进行合并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安排原在校学生继续就学。

第三十五条民办中小学解散或者被吊销办学许可证,应当自核准解散或者被吊销办学许可证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和债务进行清算。清算组由教育行政、财政、物价、审计等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

民办中小学清算时,应当首先支付所欠教职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在比照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返还或者折价还返举办者的投人后,其余部分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发展民办教育事业。

第三十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对核准解散的民办中小学应当予以公告,并收回其办学许可证和印章。

第六章保障与扶持

第三十七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中小学办学取得显著成绩的,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八条民办中小学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纳人规划,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办理,并可以优先安排。

第三十九条民办中小学及其教师和学生依法享有与国家举办的学校及其老师和学生平等的法律地位。

第四十条民办中小学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和晋升、教龄计算,按照国家举办同级同类学校教师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民办中小学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由民办中小学依法予以保障。

第四十二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民办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以及培训等工作纳人职责范围。

第七章罚则

第四十三条民办中小学举办者虚假出资或者在学校成立后抽逃出资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应当出资金额或者抽逃金额2倍以上的罚款多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

第四十四条民办中小学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造成恶劣影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限期整顿,并可以给予普告;情节严重或者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贵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或者予以接管。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应当由物价、财政等部门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四十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在依照本办法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遵守《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七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四十八条教育行政部门滥用职权、拘私舞弊的,或者对所批准的民办中小学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贵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松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对民办中小学实施监督管理中收取费用的,退回所收费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贵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办法施行前批准的民办中小学,符合《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可以继续保留。不具备《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在本办法发布之日起2年内达到规定的条件。

第五十条本办法由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